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讲了一个扎心却现实的道理:能力不足时,硬撑只会沦为笑柄。
前两句用夸张的对比:大鹏鸟少了羽毛(六翮指翅膀),连天都飞不上去;百足虫腿再多,也爬不上高山。这里用"难"字点明关键——不是不努力,而是先天条件或能力存在硬伤。就像让乌龟练短跑,再拼命也是徒劳。
后两句更犀利:这种人最终只会被嘲笑(嗤),却得不到同情(怜)。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残酷面:人们往往更愿意围观失败者的狼狈,而不是施舍怜悯。就像现实中硬要跨界逞强的人,最后容易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全诗像一盆冷水,提醒我们要清醒认识自身局限。它的魅力在于用虫子、大鹏这些常见意象,把"量力而行"的处世哲学说得生动刺骨。不是在鼓吹放弃,而是强调找准定位比盲目硬冲更重要——毕竟,百足虫何必非要和雄鹰比登高呢?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