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破浪乘风万里游,早时落魄更离忧。
邯郸洒泪轻邹季,邺下蜚声愧应刘。
白首知交贫好在,朱门箫管暮偏愁。
卧龙跃马终黄土,谁道狂歌非远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人生经历:年轻时像乘风破浪般闯荡四方,也曾经历过穷困潦倒的艰难岁月。在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为不得志而流泪,轻视那些像邹阳、季布这样的谋士;在邺下(曹操建都之地)虽然小有名气,却觉得愧对建安七子中的应玚、刘桢这样的文豪。这里用历史名人作对比,突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中间两句写人情冷暖:虽然头发都白了,但真正的老朋友即使贫穷也依然情谊深厚;而富贵人家的歌舞升平,到了晚上反而让人感到忧愁。通过贫富对比,表达对真挚情谊的珍视。

最后两句是看透人生的感悟:像诸葛亮这样的卧龙、公孙述这样的跃马(两位历史名人),最终都化作了黄土。既然如此,谁说我的狂放高歌就不是深谋远虑呢?这里用反问语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笑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贫富对照、生死思考,最终传递出:不必在意一时得失,活得真实洒脱才是人生真谛。语言豪放中带着沧桑,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洞察,更有对生命的通透领悟。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