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名叫"理翁常寅"的同年(古代同榜考中的人)的哀悼之情。全诗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逝者的高尚品格和作者的悲痛。
首联"忠孝两全遭际艰,捐躯报国重于山"直接点明逝者是个忠孝两全的人,虽然一生遭遇艰难,但为国捐躯的行为比山还重。这里用"重于山"的比喻,突出逝者牺牲的伟大。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场景描写逝者的遭遇。"金川事去家何在"说战事结束后家已不在,"辽海人来鹤不还"用仙鹤不归的典故,暗示逝者再也回不来了。"鹃血魂愁秋树外"借杜鹃啼血的典故写亡魂的哀愁,"曾头故垒夕阳间"用夕阳下的旧战场景象烘托悲凉氛围。
尾联"可怜儿少亲年老,梦绕泉台涕泪潸"最打动人心,写逝者留下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作者在梦中见到黄泉下的友人不禁泪流满面。这里通过家庭悲剧的细节,让哀伤之情更加具体可感。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既歌颂了逝者的忠勇,又表达了真挚的哀思。特别是最后写到家中的老人孩子无人照料,让现代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诗中"重于山""鹤不还""鹃血魂"等比喻和典故都用得恰到好处,既典雅又不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