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黄帝(诗中称"轩后")最初建立文明秩序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他功绩的纪念。
前四句说黄帝在崆峒山一带体恤百姓疾苦,划分疆域、制定规则,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就像大树不需要特别标记枝条也能自然生长一样和谐。这里用"标枝"这个比喻,生动表现了黄帝治下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中间四句转到黄山上的古碑。虽然年代久远碑文模糊,但还能看出刻着龙纹图案。诗人认为碑文记载的黄帝功德不需要像楚国史官倚相那样华丽的文笔来赞美,也比秦始皇刻石记功(秦斯指李斯为秦始皇立的碑)要朴实可贵。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陈子山的期许:希望他能整理古代文献,用真诚的文字记录这些历史。全诗通过黄帝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简朴治世、真诚记录的向往,反对浮夸的颂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