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城楼远眺西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诗人站在城南的城楼上,从早到晚都在凝望西山。接着用"鸾鹤""烟雾"等意象,将西山比作仙人居住的缥缈仙境。"仙井""洪厓"两个典故,暗示这里曾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如今仙人已去,只留下遗迹。
中间部分写景:屋檐外群山耸立,云雾中飞鸟悠闲。这画面既壮阔又宁静,让诗人的思绪随着视野蔓延,看遍江河大地,神游人间各处。这里的"闲"字特别传神,既写飞鸟的自在,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不要再为尘世琐事烦扰,还是归隐山林,闭门静修吧。"闭关"二字既指关上房门,也暗含修行之意,呼应前文对仙境的描写。
全诗以"望"为主线,由实景到遐想,再到感悟,层层递进。诗人通过对西山仙境的遥想和眼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语言清新自然,写景虚实相生,在平淡中见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