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八景 其五 北寺昏钟

日斜一路红阑干,日落四山苍翠寒。云深不见招提处,一声两声起林端。

遥度前溪声欲绝,溪上渔舟撑未歇。众鸟栖定树头云,一僧归踏松间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山寺钟声悠扬的宁静画面,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夕阳把栏杆染红("日斜一路红阑干"),群山在暮色中显得苍翠而微凉("日落四山苍翠寒")。虽然云雾遮住了寺庙("云深不见招提处"),但钟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一声两声起林端"),这里用声音代替视觉,让读者"听"到幽静。

后四句更生动:钟声飘到小溪边渐渐消失("遥度前溪声欲绝"),而溪上渔夫还在忙碌("溪上渔舟撑未歇"),一动一静形成对比。接着镜头转向归巢的鸟儿("众鸟栖定树头云"),最后定格在僧人踏着月光归去的背影("一僧归踏松间月"),用月光、松影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全诗妙在三点:
1. 声音画面结合:钟声从有到无的过程,串联起渔舟、飞鸟、僧人多个场景
2. 冷暖色调对比:前两句的"红阑干"和"苍翠寒"是视觉冲击,后文的月光是冷色调,但给人宁静感
3. 动静相宜:渔夫的劳作(动)与僧人的独行(静)形成有趣反差,展现世俗与修行的不同状态

就像看一部迷你山水纪录片,短短八句既有色彩、声音,又有人物活动,最后留下月光僧影的余韵。

胡炳文

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号云峰,元代教育家、文学家。婺源考川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在家乡创建明经书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和为儿童编写的《纯正蒙求》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