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娘子辞
苍梧月落乌号霜,寒泉幽凝金井床。
绮疏光流大星白,梦惊万里长城亡。
女郎报父收囹圄,匍匐将身赎无所。
官家圣明如汉主,妾心愧死缇萦女。
井临交衢下通海,海枯衢迁井不改。
银瓶同沈意有在,万岁千春露神采。
魂今归来风泠然,思陵无树容啼鹃,先王墓木西湖边。
绮疏光流大星白,梦惊万里长城亡。
女郎报父收囹圄,匍匐将身赎无所。
官家圣明如汉主,妾心愧死缇萦女。
井临交衢下通海,海枯衢迁井不改。
银瓶同沈意有在,万岁千春露神采。
魂今归来风泠然,思陵无树容啼鹃,先王墓木西湖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银瓶娘子"的姑娘为救父亲而投井自尽的故事,充满悲壮感和民间传说的神秘色彩。
开篇用"苍梧月落""寒泉幽凝"营造出阴冷凄凉的氛围,暗示悲剧的发生。第二句提到"长城亡",可能是比喻国家动荡、法律不公的大环境。
中间部分讲述故事核心:姑娘为救入狱的父亲四处奔走("�匐将身赎无所"),但最终无计可施。她说"官家圣明如汉主",表面是奉承,实则是讽刺——既然朝廷英明,为何自己却救不了父亲?这里用缇萦救父的典故作对比,更显出姑娘的绝望。
后六句聚焦那口决定命运的井。说这井"下通海"且永不干涸,象征着姑娘的冤屈长存。银瓶(可能指姑娘)投井后,她的精神却通过井水永远留存,"万岁千春露神采"是说她的故事会永远流传。
结尾最耐人寻味:姑娘的魂魄归来时,连皇帝的陵墓都容不下啼哭的杜鹃,而先王的墓木却在西湖边——这可能是暗指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却连一个孝女都庇护不了的讽刺现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以柔克刚"的力量:一个弱女子用生命对抗不公,肉体消逝了,但精神化作传说永远流传。诗中井的意象特别巧妙,既是死亡之地,又是精神永存的象征,这种矛盾让故事更具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