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真州僧宏明僧姓萧全椒人余从母之子也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

弱冠父终天,患难从兹始。穷途久奔驰,携家复转徙。

吁嗟骨月亲,音问疏桑梓。今年游真州,兰若寄行李。

中有一比邱,闻我跫然喜。坐久道姓名,知为从母子。

家贫遭飘荡,耶娘相继死。伯兄去东粤,存殁不堪拟。

仲兄远佣书,遥遥隔江水。弱妹适异县,寡宿无依倚。

兄弟馀两人,流落江之涘。髡缁入空门,此生长已矣。

哽咽语夜阑,寒风裂窗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吴敬梓写给表兄宏明和尚的,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苦难的家族故事。

全诗像一本家庭相册,按时间顺序翻开:
1. 13岁失去母亲,14岁跟着做官的父亲漂泊千里
2. 20岁父亲去世,开始真正的苦难生活
3. 如今在真州寺庙遇见出家的表兄,两人在寒夜哭诉家事

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是:
- 表兄家破人亡的遭遇:父母双亡,大哥生死不明,二哥在外打工,妹妹守寡无依
- "兄弟馀两人"这句,像镜头定格,凸显乱世中仅存的血脉
- 结尾"寒风裂窗纸"的画面,把抽象的悲伤变成了能听见的声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记账般的平实语言,反而让苦难更真实
2. 通过一个家庭的破碎,折射整个时代的动荡
3. 亲人相认本该喜悦,却变成互诉悲剧,这种反差令人心酸

就像我们听老人讲家族往事,没有华丽修辞,但那些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自然就让人感受到时代的重量。诗中"耶娘""伯兄""弱妹"这些家常称呼,比任何感叹词都更有力量。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