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描述诗人与乌鸦和麻雀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界的和谐。
“遇物到忘机”意味着诗人遇到任何事物都能放下心中机巧和算计,达到一种无心无虑的状态。这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摄心入无想”进一步说明,诗人将心灵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再有过多的思绪和想法。这里的“无想”并非完全的无意识,而是指一种简单平淡、随遇而安的心态。
“乌可巢吾肩,鹊可食吾掌”描绘了与动物的亲密关系:乌鸦可以在诗人的肩膀上筑巢,而麻雀则可以随意地在他手上寻找食物。这种亲密无间的互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和相互信任。这不仅仅是动物对诗人的好感,更是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向往一种简朴、宁静、和谐生活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彼此信任、相互依存。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