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左山右昂}山禹庙石柱
洞庭之阴小山幽,百灵雄卫来高邱。
我当十月值乱离,攜家远逐湖之洲。
湖光接天晚浪静,树色照野晴云浮。
霜黄林头橘柚熟,日冷波底蛟龙愁。
北方兵马想已到,南国城郭谁能收。
我今买酒且消忧,醉舞拔剑挥斗牛。
会须投笔去封侯,斩取盗贼清南州。
我当十月值乱离,攜家远逐湖之洲。
湖光接天晚浪静,树色照野晴云浮。
霜黄林头橘柚熟,日冷波底蛟龙愁。
北方兵马想已到,南国城郭谁能收。
我今买酒且消忧,醉舞拔剑挥斗牛。
会须投笔去封侯,斩取盗贼清南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逃亡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开头四句写诗人带着家人逃难到洞庭湖边的小山丘。这里环境幽静,仿佛有神灵守护,但其实是诗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而被迫流亡。他用"百灵雄卫"来形容这个地方,既突出了环境的安宁,也暗示了自己寻求庇护的心情。
中间六句是景物描写,但处处透露着不安。湖面平静却暗藏汹涌("晚浪静"),树林美丽却已见霜黄(暗示时局艰难),就连水底的蛟龙也显得忧愁。这些景物描写其实都在映射诗人的内心——表面平静,实则充满忧虑。
最后六句直接抒发胸臆。诗人听说北方战火已至,担忧南方城池难保。他借酒消愁,醉后拔剑起舞,展现出想要报国的豪情。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决心弃文从武,平定叛乱,还南方以太平。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诗人从逃难的无奈,到借景抒情的忧思,再到最后决心报国的转变,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心路历程。特别是"醉舞拔剑"的生动描写,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那种忧愤交加、渴望有所作为的复杂心情。
徐雪庐
徐雪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避乱于西洞庭。事见《太湖备考》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