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州琵琶亭
危亭未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怅惘和人生漂泊的孤独。
前四句写琵琶亭现状:亭子破旧连匾额都没有了,只剩下枫叶和荻花相伴。人们路过这里都会感叹白居易(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的故事,但这位风流人物早已逝去。
中间四句转入回忆:白居易当年在这里写下《琵琶行》,让琵琶女的故事流传千古。可三百年过去,浔阳江边的风月美景还在,却再没有像白居易这样的知音来欣赏了。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作者独自乘船在江上漂泊,走遍东南各地。眼前景色让人伤感,还没听到琵琶声,泪水就已打湿衣衫。这里用"不待琵琶"的巧妙转折,既呼应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又强调自己比白居易更易感伤,突出了孤独漂泊的愁绪。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古今对话的形式,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个人漂泊感完美融合,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苍凉和人生在世的孤独。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