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岩避暑西庵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
士女蜂义来,蟠香散经帙。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
蔬饭有余饱,徐行纵閒逸。
隣庵亦窈深,绿杉间疎密。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
风床卷青簟,露井放寒繂。
藕花杂蒲稍,芒气远如一。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庇。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
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避暑的悠闲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惬意感。

开头写诗人早上推开窗户,感受到清晨的凉意,但害怕外面炎热的太阳。于是他决定驾车去城西游玩,烦闷的心情顿时消散。这里用"欣"和"畏"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夏日特有的矛盾感受。

接着描写山中秋意已显,云雾缭绕的景色。诗人偶然发现一座古寺,便进去听僧人讲经。这里"穿松得古寺"的"穿"字用得巧妙,仿佛寺庙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

诗中特别写到寺庙里香火缭绕、经书散落的场景,以及前来听讲的男女信众。诗人在这里感受到内心的平静,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简单的斋饭让他心满意足,悠闲地散步更添逸致。

随后诗人来到邻近的另一座幽深庵堂,描写了翠绿的杉树、崭新的殿宇。与友人促膝长谈,避开世俗的喧嚣。穿过竹林小径,来到池边亭台,享受了十几个时辰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躺在凉席上,看着井边的凉气升起。池塘里荷花与蒲草相映成趣,远处雾气朦胧。在这远离尘嚣的宁静中,诗人诗兴大发。雷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更添凉爽。虽然天色已晚,但诗人嘱咐马儿不要跑得太快,似乎舍不得离开。结尾还相约秋霜时节再来,带着酒壶采摘林中的橘子,给全诗留下一个温馨的期待。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夏日避暑的闲适之乐。诗人善于捕捉自然中的细微变化,将寺庙的清幽、山林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悠然自得。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