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陂水

波缓沤迟似让行,忽然赴壑怒还生。
东归到底谁先后,何用争流作许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流变化的生动画面,并借此引发对人生竞争的思考。

前两句写景:水面波纹缓慢,水泡缓缓移动,仿佛在互相礼让。但突然水流冲向深谷,变得汹涌澎湃,仿佛在愤怒地争夺。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水的动态写得像有情绪的人一样。

后两句转入思考:水流最终都要向东归入大海,谁先谁后其实并不重要,何必在途中争抢得发出这么大的声响呢?诗人通过水流的比喻,暗示人生中的竞争有时是徒劳的——大家最终结局相同,过程中的争先恐后反而失了从容。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观察细致,把平常的水流写得活灵活现
2. 由自然现象联想到人生哲理,过渡自然
3. 用反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比直接说教更有力
4. 提醒人们不必过分争强好胜,保持平和心态

这种从小景物悟出大道理的手法,既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获得生活启示,是古典诗歌常见的智慧表达方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