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对比展现做人处世的智慧。
前四句说的是东晋名士王述(字怀祖)的故事:他年轻时性子急,别人问米价都会瞪眼发火;后来修炼到能"面壁"(静心修养)忍受别人当面辱骂也不计较。这种从暴躁到包容的转变,说明人可以通过修养改变性格缺陷。
后四句提到东晋权臣桓温(大将军),他虽有复兴汉室的功业("汉业出跨"指带兵北伐),但性格始终强势霸道。诗人用"坦之讵能过"暗示:像桓温这样不懂收敛的人,终究比不上王述的修养境界。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强者不是外在的权势(如桓温),而是内在的修养(如王述)。诗人欣赏的是能克制情绪、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这种品质比建功立业更难能可贵。就像现代生活中,能控制脾气的人往往比乱发火的人更受人尊敬。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