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过焦山

千古江山,来觅我、旧魂一脉。
凝眸处、万波相逼,碎花飞簇。
石洞无人焦隐冷,高岩断壁观音肃。
叹双峰老屋架云根,危难触。
铭之义,鼎之足。
帝之梦,俱难续。
只碑林依旧,拂尘贪读。
水涨西风鱼鳖舞,云沉乱石精灵伏。
正孤帆、雁影向南啼,声声熟。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 过焦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焦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广阔而深沉的艺术世界。

开篇:千古江山


“千古江山,来觅我、旧魂一脉。”诗人站在古老的江边,仿佛在寻找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联系,那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这里,江山不仅仅是指眼前的山川河流,更是指那些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

视觉描写:万波相逼,碎花飞簇


“凝眸处、万波相逼,碎花飞簇。”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面的波浪和岸边的花朵。这里的“万波相逼”仿佛海浪在冲击岸边,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感觉;“碎花飞簇”则是指那些零星而鲜艳的花朵。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人生的绚烂与短暂。

历史遗迹:石洞无人焦隐冷,高岩断壁观音肃


“石洞无人焦隐冷,高岩断壁观音肃。”诗人接着描述了焦山上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石洞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高岩断壁处的观音像庄严肃穆。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奇,同时也是历史遗迹的见证,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忆往昔:铭之义,鼎之足;帝之梦,俱难续


“铭之义,鼎之足;帝之梦,俱难续。”这里的“铭之义”可能是指焦山承载的历史意义,而“鼎之足”则是比喻支撑和承载的稳固性;“帝之梦”可能是指古代帝王的宏伟梦想,但这些梦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难以实现。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现实景象:碑林依旧,拂尘贪读


“只碑林依旧,拂尘贪读。”诗人在描述碑林时,用“依旧”二字表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即使时间流转,这些碑文仍然保存完好。同时,诗人通过“拂尘贪读”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喜爱和追求。

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水涨西风鱼鳖舞,云沉乱石精灵伏


“水涨西风鱼鳖舞,云沉乱石精灵伏。”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随着涨潮的水和西风,鱼和鳖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云朵下沉,乱石之下仿佛藏着精灵。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结尾:孤帆雁影向南啼,声声熟


“正孤帆、雁影向南啼,声声熟。”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孤帆和雁影向南飞去的景象。这里的“声声熟”可以理解为熟悉的雁叫声,让读者在宁静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展现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