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坛的幽静神秘画卷,用自然景象和声音传递出人与神灵交融的意境。
前两句"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高耸的峰顶刺破云层,庄严的建筑让人感到寒意,远处传来的祭祀歌声更添肃穆。这里通过视觉(高耸入云)和听觉(祭祀歌声)的描写,营造出天坛作为皇家祭天场所的神圣氛围。
后两句"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松涛声与泉水声交织,仿佛仙人刚刚离去,让人不禁想象当年祭祀时的箫声还回荡在这古老的祭坛上。这里用自然声响(松涛、泉水)引发联想,将现实与历史、人与自然巧妙连接,让读者感受到天坛承载的厚重历史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寒""肃"等字眼营造清冷氛围,用声音(歌声、松涛、泉水、箫声)串联起现实与想象,最后以"犹想"二字打开时空隧道,让读者仿佛看到古代祭祀的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天坛的物理环境,又传递出它的精神内涵。
陈洵直
陈洵直,号南渠居士。生平不详。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涤山(《洞霄诗集》卷五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并引》)。今录诗三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