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年悠闲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意想象。
前两句写一位老人晚年生活无忧无虑,心里没什么牵挂,只为了欣赏酴醾花(一种白色芳香的花)而特意建造了这个高台。这里展现了老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年迈也不忘享受生活的小确幸。
后两句是个精妙的比喻:老人看到满架的酴醾花,感觉就像看到了唐朝元旦朝会时,六宫嫔妃们珠翠摇曳、衣袂翻飞的盛况。把静态的花朵比作动态的美人行列,既写出了花开繁茂的壮观,又给画面增添了华丽的历史感。
全诗通过"筑台赏花"这件小事,展现了老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时用历史典故为寻常景物赋予了不寻常的魅力。最妙的是把白色的酴醾花想象成盛装的宫娥,既贴切又富有想象力,让普通的花开景象瞬间变得气象万千。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