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野趣和浪漫想象的画面,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风雨行舟的冒险(前四句) 诗人乘着小船在弯曲的湖道(脂塘曲)游玩,突然遇到雷雨交加,于是赶紧把船停靠到香山脚下。这里用"湖上雷"形容雷声在湖面回荡的震撼,就像大自然在演奏交响乐,既有突发刺激感,又带着野游的乐趣。
2. 香草美人的幻想(中间四句) 停船后诗人展开浪漫联想:山中可能住着用香草比美的仙子("美人斗香草"),那些兰花("九畹"是兰花的典故)或许就是她们种的。虽然看不见仙子踪影,但采摘芳草("搴芳")的动作,就像在邀请仙子现身,充满童话般的期待感。
3. 历史与自然的交织(最后两句) 夜露打湿杂草时,诗人突然联想到吴王夫差建姑苏台的历史典故。这里用野鹿跑上奢华宫殿的意象,形成强烈对比——再辉煌的宫殿终将被自然 reclaim(收回),有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苍凉感。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遇雨经历,写得像一场奇幻冒险:雷雨是突如其来的剧情转折,香草仙子是浪漫支线,最后的历史联想又给游记增添了深度。就像现代人郊游时,边拍照发朋友圈边脑补各种故事,古人用诗歌完成了类似的"旅行vlog"。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