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59

端门授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
宿草敢祧刘礼部,东海绝学在毘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已亥杂诗》系列中的一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感慨和敬意。

首句“端门授命有云礽”指的是古代皇宫端门附近的授命仪式,这里借指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传承。云礽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子孙或后代,表达的是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它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就像帝位的继承一样。

第二句“一脉微言我敬承”中的“一脉微言”,是指那些细小但珍贵的话语或思想,它们是文化传承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敬承”即我非常恭敬地继承这些思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学识的尊重与继承之意。

第三句“宿草敢祧刘礼部”,“宿草”是指墓地上的荒草,暗示逝去的先人。而“祧”则是指废除或不再继承的意思,这里诗人表示不敢废除或抛弃了刘礼部(刘熙载)的思想和学说,即表达了对刘礼部思想的尊崇和继承。

最后一句“东海绝学在毘陵”,“绝学”指的是非常深奥的学问,“毘陵”是古代学者的代称,这里指代刘熙载。诗句表达的意思是刘熙载的学问就像在东海之上的绝学,非常卓越,而这种学问就在毘陵(这里代指刘熙载)那里传承下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古代文化传承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意和对古代学者智慧的尊崇。诗人认为这些智慧和学识是珍贵的遗产,应当加以珍惜和传承。通过这种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的重视,以及对古代先贤学者智慧的敬仰之情。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