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词三首

莫谈生灭与无生,谩把心神与物争。
陶器一藏松树下,绿苔芳草任纵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旨:不要执着于讨论"生与灭"这些深奥的哲学问题,也不必费心与外界事物较劲。这里的"莫谈"和"谩把"都是劝诫的语气,告诉人们要放下执念。

后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来阐释这个道理:一个陶器被埋在松树下,任由绿苔和野草在上面自由生长。这个意象很有深意——陶器象征人的躯体,松树代表永恒的自然,而苔草则是生命循环的见证。诗人通过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生命终将回归自然,不如顺应这种自然规律。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意象,说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像很多哲理诗那样说教,而是通过松树、陶器、苔草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让人直观地感受到"顺其自然"的智慧。特别是"任纵横"三个字,生动表现了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