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苕行
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垄千溪看不绝。
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
遭逢偶入山人手,缚作蓬菘扫尘帚。
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
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
犹胜长抛霜露里,秋虫野燐愁枯根。
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
遭逢偶入山人手,缚作蓬菘扫尘帚。
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
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
犹胜长抛霜露里,秋虫野燐愁枯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山上的苕花(一种野花)比喻人生的际遇,写得既生动又深刻。
前四句写苕花的美与孤独:漫山遍野的苕花像白云又像雪,风吹日晒依然鲜艳,但长在深山无人欣赏。这里用"空云"二字特别妙,既说苕花长在高处,又暗示它们白白绽放无人问津。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偶然被樵夫采来扎成扫帚,原本茂密的花穗变得稀疏凋零,只能在秋风中无奈摇摆。这里把扫帚比作"髯疏发落"的老人形象,让人联想到英雄末路的凄凉。
最后四句是全诗精华:诗人说别看这扫帚现在卑微,古代可是皇室用的贵重物品(典故:古代用苕花装饰帝王仪仗)。就算现在沦为扫帚,也比烂在山里强——这个对比太扎心了,就像在说:普通人就算活得憋屈,好歹也算活出了点价值,总比默默无闻强。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认命但不服命"的态度。诗人用扫帚的口吻说话,好像在苦笑:我虽然混得惨,但好歹见过世面;你们笑话我现在落魄,可你们连落魄的机会都没有呢!这种带刺的自嘲,反而透出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