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路转青林石磴悬,佛厨岩腹起苍烟。
满庭花影茶笙响,来品罗浮第一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读起来像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探险。

第一句“路转青林石磴悬”,写的是山路曲折,穿过青翠的树林,石阶高高悬在山间。这里的“悬”字用得巧妙,让人感觉石阶陡峭险峻,仿佛挂在山壁上,既写出山势的险要,又暗示寺庙的隐秘清幽。

第二句“佛厨岩腹起苍烟”,是说寺庙的厨房嵌在山岩中,炊烟袅袅升起。“岩腹”二字把寺庙和山岩融为一体,显得古朴自然;“苍烟”则给人一种远离尘世、飘然出尘的感觉。

第三句“满庭花影茶笙响”,镜头转到庭院,阳光透过花枝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耳边传来煮茶的声响和悠扬的笙乐。这一句有视觉(花影)、听觉(茶笙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寺庙的闲适与雅致。

最后一句“来品罗浮第一泉”,点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品尝罗浮山最好的泉水。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以清泉著称,“第一泉”既赞美泉水甘美,也暗含对寺庙清雅环境的推崇。

整首诗语言清新,画面感强,通过山路、岩寺、花影、茶笙、清泉的层层递进,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感受远离喧嚣的宁静与美好。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