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万举人寿祺(徐州人)
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
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
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
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
翻然一辞去,割发变容像。
卜筑清江西,赋诗有遐想。
楚州南北中,日夜驰轮鞅。
何人诇北方,处士才无两。
回首见彭城,古是霸王壤。
更有云气无,山川但坱莽。
一来登金陵,九州大如掌。
还车息淮东,浩歌闭书幌。
尚念吴市卒,空中吊魍魉。
南方不可托,吾亦久飘荡。
崎岖千里间,旷然得心赏。
会待淮水平,清秋发吴榜⑴。
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
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
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
翻然一辞去,割发变容像。
卜筑清江西,赋诗有遐想。
楚州南北中,日夜驰轮鞅。
何人诇北方,处士才无两。
回首见彭城,古是霸王壤。
更有云气无,山川但坱莽。
一来登金陵,九州大如掌。
还车息淮东,浩歌闭书幌。
尚念吴市卒,空中吊魍魉。
南方不可托,吾亦久飘荡。
崎岖千里间,旷然得心赏。
会待淮水平,清秋发吴榜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顾炎武写给朋友万寿祺的赠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品格才华的赞赏,以及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漂泊。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用"白龙化鱼"的传说比喻万寿祺的遭遇(1-4句):就像白龙变成鱼被渔网困住,万寿祺在乱世中也遭遇困境,但始终保持高洁品格。
2. 直接赞美万寿祺的才华与气节(5-16句):说他品格高尚爽朗,在危难时刻仍坚守忠义。后来他改变装束隐居江西,在楚州一带活动,是北方难得的贤才。
3. 通过地理景观抒发感慨(17-24句):回望彭城(徐州)的霸王遗迹,登临金陵(南京)俯瞰九州,在淮东闭门读书。这些地名串联起明代遗民的活动轨迹,暗含对故国的思念。
4. 结尾表达同病相怜之情(25-28句):诗人说自己同样漂泊无依,但在千里跋涉中能与知己心灵相通。最后以期待淮水平静、共乘秋舟收尾,寄托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中巧妙运用"白龙化鱼"的神话典故,将万寿祺比作暂时困顿的龙,预示他终将重现辉煌。通过"割发变容"(改变发型装束)、"闭书幌"(放下书帘)等细节,生动展现了明遗民在清初的生存状态。全诗在赞赏友人同时,也流露出知识份子在朝代更替中的共同困境,但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与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