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赋得残菊》描绘了秋天残菊的景象,语言生动,情感丰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1. 开头描绘清晨景象:“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这两句诗通过“曙霜”和“晨光”来描述清晨的景象。清晨初露,霜覆盖着阶下的兰花,而岸边的菊花则在晨光中闪耀。这里通过对比霜和光,突出了菊花在寒冷中的生命力和美丽。
2. 描述菊花的特性:“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这两句写的是秋天的傍晚,露水浓重,菊花在露水的滋润下仿佛在微笑。虽然风很强劲,但菊花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虽不强烈,却让人感受到它的坚韧和不屈。
3. 细致描绘菊花的姿态:“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这两句细致描绘了菊花的细节。细长的叶子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凋零,但还保持着翠绿的颜色;而菊花的花瓣在风中轻轻飘动,呈现出一种碎黄的颜色。
4. 表达对菊花的赞美和希望未来:“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这两句表达了对菊花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期望。菊花虽然已是残花,但它依然保持着去年的颜色,预示着明年还会再次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整首诗通过对残菊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菊花在秋天中的坚韧和美丽。它不仅仅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更是对生命力和希望的一种象征。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