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彭年黄姬水
虽无兰椒臭,托佩君子躬。
彭生掞秋实,黄友撷春荣。
参差申微尚,婉娈未逮终。
凯风从南来,吹我向幽邦。
亲故感仳离,遵渚饯宾鸿。
妙辞将柔翰,煜若双琮璜。
挥手鹜声途,湛心耽患丛。
咫尺平生好,惝恍恨河嵩。
众耳迫相求,显者代称工。
慨此蓬蒿士,永谢轮鞅踪。
抚壮岂需偕,濛汜恐未容。
何以表殷勤,江介凋芙蓉。
矢言要齐轨,庶其慰忧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朋友彭年和黄姬水的赠别之作,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坚守本心的志向。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自述处境
"我"(作者)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政治或生活变故)从故乡流落到吴地(今苏州一带),虽然不像古人那样佩戴香草(兰椒象征高洁),但庆幸能结识你们(彭、黄)这样的君子。这里用"托佩君子躬"比喻友情如佩戴美玉般珍贵。
2. 赞美两位友人
用"秋实"形容彭生(比喻他如秋天果实般沉稳厚重),用"春荣"形容黄友(比喻他如春花般朝气蓬勃)。两人虽然性格不同("参差"),但都与"我"志趣相投,可惜相聚时光太短("未逮终")。
3. 离别场景
南风吹来,暗示要启程去远方。亲友们("亲故")在河边设宴送别,如同送别迁徙的大雁。两位友人赠予"我"文辞华美的书信("妙辞柔翰"),像玉器(琮璜)一样光彩夺目。
4. 表达内心矛盾
挥手告别时,鸟鸣声更添离愁;虽然身体即将远行,心却沉溺在忧患中。最遗憾的是:明明近在咫尺的好友,转眼就要被山河阻隔("恨河嵩")。
5. 对世俗的疏离感
讽刺世人盲目追捧名流("众耳迫相求"),而"我"宁愿做隐居蓬蒿的普通人,远离车马喧嚣("轮鞅")。夕阳("濛汜")虽美却短暂,暗示世俗繁华不可久留。
6. 结尾明志
用凋谢的芙蓉(象征高洁但易逝)自比,表明心迹:虽然现在分离,但发誓要与友人保持同样的精神追求("齐轨"),以此慰藉彼此的忧思。
核心情感:
- 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如"双琮璜"的比喻)
- 离别时的不舍与孤独感("湛心耽患丛")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永谢轮鞅踪")
- 跨越距离的精神共鸣("矢言要齐轨")
现代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用自然意象(秋实、春荣、芙蓉)比喻友情,用"蓬蒿士"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即使在今天,那些宁愿坚守本心也不随波逐流的人,依然能从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