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吴江王文孺(份)解元臞庵

臞庵散人筑隐居,自称山泽之臞儒。
邀风贮月有亭观,以道自广何其臞。
三江雪浪鱼龙窟,千古浮天仍浴日。
乍吞涯涘归醉胸,时卷波澜入吟笔。
天储此景非寒窘,经营杰观规相准。
万株苍石云斸根,十顷红蕖波照影。
异时璧沼摇毛锥,同门太半通金闺。
一班一级何足道,赋归有此知为谁。
境清恍与尘寰隔,彷佛天随旧行迹。
闻道朱黄近笔床,定有丛书增笠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王文孺的隐士在吴江边建造的"臞庵"居所,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

开头四句介绍了主人:这位自称"山泽之臞儒"的隐士建造了臞庵,在亭台楼阁中与清风明月为伴,过着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以道自广"说明他虽物质清贫,内心却很宽广。

中间八句描写了臞庵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三江交汇处的雪白浪花中鱼龙潜游,红日照耀千年;这些壮阔景色都被主人融入酒后的豪情和诗篇中。庵内还有万株古树、十顷荷花,构成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

接着四句提到主人曾经的科举功名("解元"),但认为这些官场等级都不值一提,真正珍贵的是能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最后四句将臞庵比作唐代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的隐居地,提到主人现在以著书为乐,在笠泽(吴江别称)边增补丛书,过着清雅的书斋生活。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赞美了一种超脱功名利禄、寄情山水书画的高雅生活方式。最动人的是"乍吞涯涘归醉胸,时卷波澜入吟笔"这两句,把壮阔的江景与主人的豪情诗兴完美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