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黄后溪招饮江楼陪黄东石

浸天凉影,见楼台翻倒。斜红日,低涵照。怪鱼行不度、龙睡乍惊,都错讶,人在水宫游眺。

朱栏閒凭处,淡雾疏烟,千嶂飞青被笼罩。似高髻脩眉、翠黛轻施,遥相对、无情更恼。

看如此溪山逅良俦,却放丝樽停、早花应笑。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楼宴饮的奇幻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微妙的情绪变化。

上片开头用"浸天凉影"营造出江水倒映天空的清凉感,"楼台翻倒"的奇妙比喻让人仿佛看到水中倒影的楼台。夕阳斜照时,水里的鱼和龙似乎都被惊动了,误以为人在水下宫殿游览——这种充满童趣的想象让寻常的江景变得神奇有趣。

下片转到现实场景。主人公倚着红栏远望,看到薄雾中的群山像披着青色外衣。把远山比作女子梳着高髻、画着翠眉的妆容,这个拟人手法很新颖。但"无情更恼"又透出一丝看得到却触不到的惆怅。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美的山水间遇到知心好友,本该开怀畅饮,却早早停下酒杯,连早开的花儿都要笑话他们不够尽兴了。这种幽默的自嘲,让整首词在奇幻美景之外,又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全词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中看山"的奇幻画卷,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又有朋友相聚的温情,还带着点文人雅士的小俏皮,读来清新有趣。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