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唫(嘉靖年中作)

啄木鸟,五花色。
朝飞城南,暮飞城北。
老树无虫啄,风叶徒恻恻。
鸟以虫为饵,虫在树心里。
雨注风刮树欲死,明年何处哺其子。
尔不见首阳山中蝉,吸露向风烟。
又不见延陵江上雁,啄稻在平田,只今树木高于天。
吁嗟啄木鸟,尔心胡不然。

现代解析

这首《啄木唫》借啄木鸟的遭遇,影射了明朝嘉靖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全诗用动物寓言的形式,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开头描写啄木鸟外表华丽("五花色"),整天忙碌飞行,却找不到有虫的老树——暗指官员表面光鲜,实则无法真正解决民间疾苦。"风叶恻恻"的拟人化描写,让枯树也仿佛在哀叹。

中间揭示残酷现实:虫子藏在树心(比喻社会蛀虫深藏体制内),风雨中树木将死(象征国家危局),啄木鸟却面临断粮危机(暗讽官员最终也会自食恶果)。诗人用蝉和雁作对比:前者清高饮露,后者踏实吃稻,唯独啄木鸟守着高耸的枯树(象征虚高的权位)徒劳无功。

最后一句直指核心:啄木鸟(官员)为何不改变生存方式?这实际是质问当权者为何不改革弊政。全诗通过鸟虫树的生态关系,巧妙揭露了官场腐败最终会反噬自身的道理,语言生动却字字诛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