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禅师赞

欧阳之学,师宗于世。
其徒喧阗,攻我以喙。
童首儒林,气索力屈。
公于是时,粹然一出。
天纵之辩,武库纵横。
璜玑捍我,如护目睛。
义如串肉,理如析薪。
一时名誉,耸动缙绅。
世尊举身,毛孔俱笑。
如公语言,笔下皆妙。
六物不坏,未易致诘。
岂其践履,明验之力。
宗教之衰,河坏山摧。
冠巾缁衲,其寒如灰。
拂拭尘翳,见冰雪容。
拜起而喟,涕落无从。

现代解析

这首《嵩禅师赞》是赞美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嵩禅师)的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禅师的智慧与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比中的崇高形象
开头用欧阳修的学说做对比(欧阳修是宋代大儒,代表主流思想),说他的追随者声势浩大,用言语攻击别人。而嵩禅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粹然一出"——像纯净的玉石般脱颖而出,用天生的辩才和渊博学识(比喻为"武库纵横")捍卫真理,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正道。

2. 智慧的具体表现
诗中用"串肉""析薪"这种生活化比喻,说禅师讲道理像把肉串得井井有条,分析问题像劈柴般利落分明。他的名声震动朝野("缙绅"指官员),连佛祖("世尊")都会为他展现笑容,说明他的言行充满智慧。

3. 时代使命的担当
后段写到当时佛教衰微如"河坏山摧",僧人们("冠巾缁衲")精神萎靡像冰冷的灰烬。而禅师像擦去镜子灰尘般,让人重新看到佛教如冰雪般纯净的本质,以至于作者感动到流泪跪拜。

4. 语言的艺术魅力
全诗善用对比(喧嚣人群vs纯净禅师)、比喻(把道理比作日常事物)、夸张(毛孔俱笑)等手法,把抽象的"高僧形象"变得鲜活可感。即使不了解佛教的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位禅师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本质上,这是一首通过个人形象反映时代精神的诗。它既赞美了禅师超越时代的智慧,也暗含了对文化衰落的忧思,更传递了"真正的思想能穿透时代迷雾"的信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