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盘江铁桥

余家东南负大泽,蛟门吼浪连夏貊。
扶桑跳浴照流黄,鳌柱西撑漏天隙。
飞鸢跕跕堕水中,牂牱夜郎势滟㴒。
三峡崩奔骇下流,五溪回溯惊上逆。
我来度越万峰头,下瞰盘江闻疾霹。
夹岸危蹊手可招,急溜凝舟嗟翻蹠。
巨灵已擘不复补,秦鞭空走女娲石。
鸿濛混混到于今,谁遣长虹驾飞脊。
尔时毒雾拥狂澜,堆骨如丘川尽赤。
井鬼星占太白躔,长庚八月光奕奕。
化作朱公袖中椎,奋击蛮烟扫怒□。
誓挽盘流洗甲兵,销金累累如贯索。
无须行马告荒津,投璧盟河陋往昔。
缒岩凿磴引空梁,簇簇龙蛇三百尺。
曲者成钩直者矢,神镕鬼冶矜创获。
六诏云开五色天,百蛮从此重九译。
磨崖勒句不堪传,因公不朽留胜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盘江铁桥的雄伟景象和修建过程,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英雄气概。我来分段解析:

开篇(1-4句):
诗人用神话般的语言描写家乡东南方的壮丽景色——大泽连着蛟龙出没的海域,太阳从扶桑树跳出来照亮大地,像鳌鱼撑开的天柱露出缝隙。这些夸张比喻烘托出盘江所在地势的险要。

过渡(5-8句):
通过"飞鸢坠落""夜郎古国""三峡激流"等意象,展现盘江流域的险恶环境。特别是用"五溪回溯"形容水流湍急到能让溪水倒流,突出渡江的艰难。

核心描写(9-16句):
诗人站在万峰之巅俯瞰盘江,用"疾霹(闪电)"形容水声震耳。提到两岸悬崖伸手可触,急流让船只翻覆,暗喻修建铁桥前渡江的凶险。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说这里像被巨灵神劈开后无人修补的缺口。

建桥过程(17-24句):
生动描写建桥时的艰辛——毒雾弥漫、牺牲者白骨堆积,但工匠们像拿着神椎的朱公(神话人物)般扫除障碍。用"洗甲兵"比喻克服困难,最终用铁索(贯索)连起两岸。

成就描写(25-32句):
建桥后,悬崖上凿出通道,铁桥如龙蛇般横跨三百尺。用"曲钩直矢"形容铁件的精妙铸造,使云南(六诏)到百蛮之地的道路畅通。最后说磨崖刻字会随桥永存,歌颂建桥者的功绩。

全诗特色:
1. 神话与现实交织,把铁桥比作"长虹",工匠比作神灵
2. 善用对比:建桥前后的险阻与畅通
3. 动词生动:"跳浴""撑漏""奋击"等充满力量感
4. 通过极端环境描写(毒雾、白骨)反衬工程伟大

这首诗本质上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的赞歌,用神话般的语言歌颂了建设者的勇气和智慧,让天堑变通途的壮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