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亢行
黄云屯空如万马,督亢坡前马不下。
断虹掉尾入古城,城头浩浩乌鸦声。
昌国君亡郭隗死,鹑首赐秦天醉矣。
刺秦不刺燕必亡,万死一中当灵长。
铁椎铅筑亦此策,只未先将滈池璧。
不识荆卿一片心,当日踌躇待何客。
萧萧易水光如刀,秋风刮地吹征袍。
栈车轣辘天马劳,黄金台古生蓬蒿。
断虹掉尾入古城,城头浩浩乌鸦声。
昌国君亡郭隗死,鹑首赐秦天醉矣。
刺秦不刺燕必亡,万死一中当灵长。
铁椎铅筑亦此策,只未先将滈池璧。
不识荆卿一片心,当日踌躇待何客。
萧萧易水光如刀,秋风刮地吹征袍。
栈车轣辘天马劳,黄金台古生蓬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隐喻,展现了燕国的衰亡与英雄的无奈。
开头用"黄云如万马"营造压抑氛围,暗示燕国面临强秦威胁的困境。"断虹掉尾"象征希望破灭,乌鸦叫声更添凄凉。诗中提到昌国君(乐毅)和郭隗已死,暗示燕国失去贤臣,而"鹑首赐秦"暗指燕国注定要被秦国吞并。
"刺秦不刺燕必亡"直接点明荆轲刺秦的必然性——这是燕国最后的生机。诗人认为即便失败(万死一中),这种反抗精神也值得歌颂。"铁椎铅筑"指代各种刺杀手段,但都未能像荆轲那样准备充分(带着燕国地图和秦王想要的滈池璧)。
最后几句通过易水送别的经典场景,用"光如刀"的寒光和"秋风刮地"的凛冽,烘托出壮士赴死的决绝。黄金台长满荒草的景象,暗示礼贤下士的燕昭王时代早已逝去,燕国终将覆灭。
全诗用充满力量感的意象(如刀光、铁椎)和悲凉的自然景物(断虹、乌鸦、秋风),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了历史的必然与个人的悲剧,歌颂了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