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出都城途中写怀

驱车出都门,落日临高城。客怀方郁纡,悠悠赴修程。

四顾原野茫,萧萧北风鸣。恋阙首重回,怀人恨难平。

岂无万言书,亦足干圣明。上将补衮衣,下欲请长缨。

君子贵安分,苟禄非所荣。出处会有时,屑屑徒自轻。

扁舟归去来,乡山望中横。濯缨发浩歌,沧浪有馀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离开京城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仕途的无奈,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落日下,马车驶出城门,带着满腹心事踏上漫长旅途。北风呼啸,荒野苍茫,这些景物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中间八句揭示了矛盾心理:他频频回望皇宫,既有未实现的抱负(想献万言书报效朝廷),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但他最终选择"安分"——这个决定看似妥协,实则是看透了官场虚名。用"补衮衣"(帮皇帝缝龙袍)和"请长缨"(主动请战)两个典故,暗示自己本可争取高位,却不愿为俸禄折腰。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像突然卸下重担:干脆乘小船回乡吧!远远望见青山,在河水边唱歌洗帽带,这种自在比官场干净多了。"沧浪有馀清"用《楚辞》典故,说混浊官场不如清澈江水,展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智慧。

全诗妙在三个转折:从离别的愁绪,到仕途的挣扎,最后归于豁达。就像现代人离开大城市时的心理历程——不甘、挣扎、最终在简单生活中找到平静。诗中"请长缨"的豪情与"濯缨"的洒脱形成强烈反差,正是这种真实的人性挣扎,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产生共鸣。

刘师邵

姓亦作镏。明浙江山阴人,祖籍洛阳。字师邵。刘绩子。曾游京师,徐有贞等欲荐之,力辞,归里讲学教授,弟子知名者甚众。生平潜心经史,工诗文,与祖、父皆以文学名世,人称三刘。有《卢湖稿》、《纪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