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在调侃官场中那些死板教条、不懂变通的官僚作风。
前两句说韩愈(退之)的文章写得自然巧妙,但有些读者却喜欢过度解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就像一群大雁野鸭排着队飞过,明明很自然的景象,却被同僚们当成刻板的规矩来遵守。
中间四句讽刺这些官僚:他们死抠字眼、断章取义(句读中分),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无趣;还喜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斜眼看人(抱睨),其实根本没必要这样装腔作势。
最后两句说这种坏风气从唐朝延续到现在,大家都在以讹传讹。诗人想象要是韩愈在天有灵,看到后人这样曲解他的文章,肯定会忍不住发笑。
全诗用大雁野鸭排队飞的生动比喻,把官僚们循规蹈矩、不懂变通的丑态写得活灵活现。既幽默又犀利,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官场陋习的讽刺。
徐侨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