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启南游虞山三首 其一
夜宿相川口,清朝唤舟人。
舟人请所之,指彼虞山垠。
山如知我来,笑迓野水滨。
蔼蔼春雨馀,翠洗云中身。
我亦重兹山,竦然正冠巾。
虞仲骨巳朽,高名宛如新。
悠悠松间路,吊古在兹晨。
放舟转山塘,行行自知津。
春服亦既成,庶以适此春。
舟人请所之,指彼虞山垠。
山如知我来,笑迓野水滨。
蔼蔼春雨馀,翠洗云中身。
我亦重兹山,竦然正冠巾。
虞仲骨巳朽,高名宛如新。
悠悠松间路,吊古在兹晨。
放舟转山塘,行行自知津。
春服亦既成,庶以适此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启南同游虞山的春日景象,充满闲适自在的山水之乐。
开头四句像游记的开场白:昨晚住在相川口,清早叫船夫出发。船夫问去哪儿,作者指向虞山方向。这里用日常对话入诗,显得亲切自然。
中间八句是诗的核心部分:
-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虞山"笑着迎接"自己,把山写得像老朋友一样热情。
- 雨后青山被洗得翠绿,云雾缭绕山腰,就像给山披了件纱衣。
- 作者整理衣冠表示对山的敬重,这种郑重其事的动作反而透露出他的孩子气。
- 想到古代贤人虞仲虽已作古,但他的名声依然鲜活,引发怀古幽思。
最后六句写返程:
- 小船转过山脚,不用指引自然知道归途,暗示这次游玩轻车熟路。
- 穿着新做的春装,正好配得上这美好春光,结尾洋溢着满足感。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春游写得有声有色:有对话,有风景,有怀古,还有生活小细节。作者不刻意追求深刻,只是如实记录所见所感,反而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纯粹的游玩快乐。特别是把山当人写的句子,让整座虞山顿时活了起来,这种生动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