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在暮春时节的闲适生活与豁达心境。
前两句写竹子褪去嫩绿,春天即将结束——用竹子颜色变化暗示时光流逝,九十天春光就这样消磨殆尽。这里没有伤春悲秋,反而透着一股随遇而安的淡然。
中间四句是诗眼:人到中年反而活得更真实自在,像上古时代无忧无虑的普通人。有灵感时写诗就像圣人般畅快,没有忧愁时喝酒都特别尽兴。这里"诗将圣""酒不神"的对比很有趣——写诗不需要刻意追求圣贤境界,喝酒也不必强求飘飘欲仙,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静静看着花开花落的人生路,不过像尘土一样起起落落。用"红紫路"比喻繁华人生,"翻覆尘"象征世事无常,但诗人只是"静看",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不装不作,不悲不喜,在平凡生活中活出真性情。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四十不惑",诗人用竹林、酒杯这些日常景物,道出了中年人才懂的从容。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