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棵古老的柏树作比喻,探讨了人们对佛法真谛的误解和追寻。
前两句说,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威音劫外春"这个佛教典故),却错误地把禅宗祖师(西祖)的教导当作幌子来蒙骗他人。就像看到古柏树,只注意到它枯萎的树干(枯桩),却看不到树干里蕴含的生命力(法身)。
后两句批评了常见的学佛误区:大多数人都在追逐表面的、枝节的东西(比如念经打坐的形式),就像只关注柏树的枝叶。很少有人能透过表象(枯槁的树干),看到其中蕴含的佛法真谛(法身)。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古柏树比喻佛法,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像古老的柏树虽然外表枯槁,但内在的生命力(佛法真谛)永远存在。诗人批评了那些只追求形式、不探究本质的学佛方式。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