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歌颂了当朝重视真才实学的军事选拔。
前两句描写当下盛况:皇帝亲自操劳军事演习("试武"),连续多日检阅军队学习兵法("六韬"是古代兵书)。"万方送喜"暗示国家强盛、四方来贺的景象。
后两句用唐朝典故作对比:唐代科举考试时,文人常靠穿华贵衣服("郁轮袍")讨好考官,状元("状头")选拔成了比谁更会钻营的闹剧。诗人通过"不似"二字直接否定这种虚浮作风。
全诗核心是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实干精神。用军事演习的务实场景对比文人钻营的荒唐现象,既赞美了当下重视真才实学的风气,也暗含对科举制度流于形式的批判。语言直白但对比强烈,历史典故用得恰到好处,让批判显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