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歌赠姚炼师

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
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
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
吾生政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
大官小官人父母,杀犬屠牛事何苟?南风日日吹太空,旱魃徒勤城南妇。
炼师一出役万灵,绿章上扣天帝庭。
乞得秋阴三日雨,洗濯山泽回余青。
老农额手喜复叹,点点都是盘中饭。
雨我公田及我私,免得残年坐涂炭。
老农所见愚又愚,拜师更乞天雨珠。
雨珠饮彼残暴腹,庶几活我东南隅。
我方热恼岩壑底,眨眼忽听雷过耳。
起来发歌登大楼,长江大河都是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旱灾下的民生疾苦,以及一位道士求雨成功后百姓的喜悦,充满现实关怀和神话色彩。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旱灾惨状(开头到"旱魃徒勤城南妇") 用直白的比喻写干旱的可怕:土地干裂万里,米价贵如珍珠,水少得像水银。百姓饿得如同游魂野鬼,田地干白如纸无人耕种。更可怕的是光天化日有猛兽(暗指贪官)横行。官员们本该像父母爱护孩子,却像杀狗宰牛般残害百姓。这里用"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妖怪)暗示天灾背后还有人祸。

2. 道士求雨("炼师一出役万灵"到"洗濯山泽回余青") 转折出现在姚道士登场。他写奏章直达天庭,成功求来三天阴雨。雨后山野重现青绿,说明法术灵验。这里把道士塑造成百姓救星,充满浪漫想象。

3. 农民反应("老农额手喜复叹"到最后) 农民先是欢喜雨点像盘中米饭般珍贵,感激雨水滋润公私田地。但有个憨厚老农竟想讨要"天雨珠"——想让雨珠灌饱那些残暴之徒的肚子,好让东南百姓活命。最后诗人自己在山间乘凉时,突然听见雷声,兴奋地登楼高歌,看见江河重新涨水。

诗歌亮点: - 用"米珠薪桂"等生活化比喻让人直观感受旱情 - 把官员比作"白日狼虎"大胆揭露腐败 - 道士求雨的神奇情节增添戏剧性 - 老农天真的愿望既搞笑又心酸,体现百姓质朴 - 结尾雷雨来临的场面充满画面感和爆发力

全诗通过旱灾展现民间苦难,同时用神话手法表达对救世英雄的渴望,最后以大雨解旱收尾,给人希望。既批判现实黑暗,又歌颂自然神力,是首充满人道关怀的浪漫主义诗篇。

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