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伯以长句题罗浮游草,次韵答之

我有故人子王子,其居乃在天台山。天台四万八千丈,石梁横空不可攀。

桃花流水空人间,仙山缥渺吾情牵,惜未来赋赤城篇。

故人出山到南海,一官绛帐兼高悬。相逢但说道可道,坐令仙山冷落天池莲。

神州尚未陆沉尽,山仍吾山川吾川。我生不辰处东海,中有玉山高拂天。

几年坐啸玉山下,长蛇荐食来蜿蜒。斩之不得避而去,恨满东海何能填?

人生万事一梦耳,当时枉作如雷颠。四海无家一身客,十年潦倒秋风前。

罗浮之山镇南海,一筇径往开秋烟。海上蓬莱此左股,五色雀蝶何翩翩!

神仙白日来云軿,云中鸾鹤同蹁跹。长爪麻姑定识我,共话沧海成桑田。

人间尚有未了事,仙丹虽熟无能仙。沉沉天风引回船,满山灵草何芊芊!

朱明洞天迟吾主,空看日出娱云泉。天下大洞天者十,金银宫阙名山巅。

天台第六罗浮七,洞中阁道原交连。君虽未到罗浮去,天台饱享云霞妍。

丈夫不作神仙亦当作豪杰,莫但留名万古将诗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枚伯的诗人写给朋友王子的回赠诗,充满了对山水仙境的向往和人生际遇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山水与仙境的交织
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朋友居住的天台山("四万八千丈高的石梁"),又提到自己向往的罗浮山,把两座山都比喻成神仙居住的地方("金银宫阙""五色雀蝶")。这些描写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桃花流水、云中鸾鹤这些意象都在营造一个梦幻的仙境。

2. 现实困境的无奈
但诗人其实活得很憋屈。他说自己住在东海边的玉山,却遇到"长蛇"(可能指战乱或压迫)不得不逃离,感叹"恨满东海何能填"。现在四海为家像个流浪汉("十年潦倒秋风前"),明明想修仙却放不下人间事("仙丹虽熟无能仙"),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

3. 豪迈的人生宣言
最后诗人突然振奋起来,喊出金句:"大丈夫就算做不成神仙,也要当个豪杰!"这是全诗最燃的部分——他意识到与其幻想成仙,不如在现实中活出气魄。最后还不忘调侃朋友:你虽然没去过罗浮山,但在天台山看云霞也很棒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旅游vlog一样带我们神游两大仙山
- 用"东海填不平""仙丹熟不了"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讲困境
- 从丧气到振作的情绪转折非常真实
- 最后那句"不做神仙就做豪杰"至今能给人力量

本质上,这是两个文人朋友之间的隔空对话:一个晒自己的山水生活,另一个回信说"我也想去但现实太苦,不过想通了,人总要活得痛快!"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