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褒斜道(古代连接陕西和四川的险峻山路)旅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自嘲的语气,展现了一种既疲惫又豁达的旅途心境。
首联"十驿褒斜到处慵,眼前常似接灵踪"说走了十个驿站已经疲惫不堪,但眼前的山路总像有神灵指引般神秘。这里用"慵"字巧妙传达了身体的劳累与精神的恍惚。
中间两联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写景:
- 江水看似要远去,却突然拐弯汇入支流("江遥旋入旁来水")
- 以为走到山口尽头,豁然开朗后又见隐藏的山峰("山豁犹藏向后峰")
- 鸟走的小路险恶处可能有猛虎蹲守("鸟径恶时应立虎")
- 农民闲暇时烧荒种田,松烟袅袅("畬田闲日自烧松")
这些动态描写既展现蜀道之险,又暗含人生之路的峰回路转。
尾联突然转为幽默自嘲:我这个奉命赶路的官员("公车役"),夜里快马加鞭赶路("夜发星驰"),结果半路上什么风景都没看清("半不逢")。这种自嘲反而让艰辛的旅途多了几分洒脱。
全诗妙在将险峻山水与人生况味自然融合,既写实又充满哲理。最后用"错过风景"的遗憾收尾,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生路上,有时急着赶路,反而会错过许多美好。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