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安国寺南楼

半生云水恣遨游,览胜重登百尺楼。
叠嶂远排晴汉出,寒潮遥带夕阳流。
钟声隐约闻吴越,帘影依稀拂斗牛。
唤起悲秋怀古恨,断鸿嘹呖满沧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历半生的旅人登上高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壮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前两句交代背景:诗人半生漂泊,像云水般自由漫游,如今再次登上这座百尺高楼观景。这里"恣遨游"三个字透露出诗人潇洒不羁的性格。

中间四句是登楼所见:远处层叠的山峰在晴空下延展,寒冷的潮水映着夕阳流淌。隐约听到寺庙钟声从吴越之地传来,楼上帘影轻拂,仿佛能碰到天上的星辰(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诗人用"远排""遥带"等词,把静止的山水写得充满动感,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最后两句抒发情感:眼前秋景唤起了对历史兴衰的感伤,失群大雁的鸣叫声回荡在水边,更添凄凉。诗人没有具体说怀什么古、悲什么秋,但通过"断鸿"(离群孤雁)和"沧洲"(水边之地)的意象,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怅惘。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远山、流水、夕阳、钟声、帘影、飞雁,景物由远及近,又由实到虚,最后落在诗人的愁绪上。最妙的是诗人把个人漂泊感与历史沧桑感融合在一起,让普通的登楼望远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