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

旧历才余十日,凄凄天雨霜。带暝色、万点寒鸦,归飞急、故趁斜阳。

风催谯门画角,楼台悄、渐隐灯烛光。问五纹、绣线谁添,倾东海、未抵宫漏长。

记得雨棂雪艭。当年洗马,横江百感茫茫。老矣韦郎。

少年事、莫思量。闲时倚楼看镜,楪子面、尽端相。中书万羊。

何如理安寺,僧粥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寒冷冬日里的孤独回忆和人生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凄凉画面:旧历年底只剩十天,天寒地冻下着霜。暮色中一群乌鸦急着飞回巢穴,城门楼上的号角声被风吹送,楼台渐渐隐没在夜色里。这里用"倾东海、未抵宫漏长"的夸张比喻,说宫中的计时漏壶长得像东海一样流不尽,暗示主人公觉得时间格外漫长难熬。

下片转入回忆和感慨。主人公想起年轻时在江边洗马的往事,那时面对茫茫江水百感交集。如今老了,劝自己不要总想年轻时候的事。闲来无事就靠着楼阁照镜子,仔细端详自己苍老的面容。最后用对比手法说:就算当大官能吃上万只羊("中书万羊"指高官厚禄),也比不上理安寺一碗清香的僧粥。这里表达的是看透功名利禄,向往清净生活的豁达心境。

全词通过冬日景物、生活细节和今昔对比,把一个老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青春往事的怀念,以及最终看淡世事的通透心态,都细腻地表现出来了。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特别是结尾处"僧粥香"三个字,用最平常的事物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