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示李沧萍(甲子)
骊成有碣石,乃沦东海傍。
惟彼原子思,学道病不行。
君平何寂寞,身世皆相忘。
读易管渡辽,避世王东墙。
邠卿委时命,伏生兴流亡。
持此不拔心,何问屯与康。
数子守高义,千秋能颉颃。
苕苕岁云暮,来日何堂堂。
李生文学儒,学成不还乡。
臣朔独苦饥,作赋追东方。
乱世不右文,万舞徒方将。
吾衰逝不顾,惜汝年犹强。
朱梅发绿苞,绝阴转新阳。
万物盖已除,生气中亦藏。
何意残贼人,天降独未央。
惟彼原子思,学道病不行。
君平何寂寞,身世皆相忘。
读易管渡辽,避世王东墙。
邠卿委时命,伏生兴流亡。
持此不拔心,何问屯与康。
数子守高义,千秋能颉颃。
苕苕岁云暮,来日何堂堂。
李生文学儒,学成不还乡。
臣朔独苦饥,作赋追东方。
乱世不右文,万舞徒方将。
吾衰逝不顾,惜汝年犹强。
朱梅发绿苞,绝阴转新阳。
万物盖已除,生气中亦藏。
何意残贼人,天降独未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岁末写给友人李沧萍的,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乱世中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勉励。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借古喻今(前12句) 诗人列举了历史上几位坚守道义的文人:孔子弟子原子思(原宪)安贫乐道,汉代严君平甘于寂寞,管宁避乱辽东,王烈隐居东墙,邠卿(赵岐)顺应天命,伏生保存经典。这些人都能在乱世中保持节操,不问个人得失("何问屯与康")。诗人用这些例子说明:真正的文人应当像他们一样,坚守精神高地。
2. 现实关怀(中间8句) 转到现实,直接对李沧萍说话:你作为饱学之士却漂泊在外,像西汉东方朔一样怀才不遇。在这个轻视文化的乱世("乱世不右文"),文人就像不合时宜的舞蹈("万舞徒方将")。诗人感叹自己年老无力改变现状,但惋惜友人正值壮年却无处施展才华。
3. 冬日寄望(最后6句) 以寒冬景象作结却暗含希望:虽然看似万物凋零("万物盖已除"),但绿梅已孕育花苞,阴冷中藏着新生的阳气。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鼓励友人:就像残冬终会过去,乱世中也藏着生机,暗示要坚持等待转机。
全诗特色在于: - 用大量历史典故作比,但最终落脚到现实关怀 - 冬日意象既呼应岁末题旨,又暗喻时代困境 - 在悲观基调中埋藏希望,体现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精神 - 对友人的称呼从客观评价("李生")到亲密呼唤("汝"),体现情感递进
诗人通过这首诗,既抒发了对文人处境的无奈,也传递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