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翰林学士刘东崖礼部侍郎李两山登悯忠寺阁
天京朝万国,十二舜神州。
宫阙开中禁,关河拱上游。
扶桑彤气近,析木绀光流。
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
玉泉蟠地涌,金塔插天浮。
北岳瑶符出,南溟瘴雾收。
人皆跻寿域,我亦步瀛洲。
智不如犀首,痴犹过虎头。
帝恩难独报,儒术幸同俦。
偶此登阿阁,悠然望蓟丘。
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
雪拥飞狐夜,风号涿鹿秋。
黄花堆径湿,红叶带城幽。
且尽一壶酒,掀髯送白鸥。
宫阙开中禁,关河拱上游。
扶桑彤气近,析木绀光流。
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
玉泉蟠地涌,金塔插天浮。
北岳瑶符出,南溟瘴雾收。
人皆跻寿域,我亦步瀛洲。
智不如犀首,痴犹过虎头。
帝恩难独报,儒术幸同俦。
偶此登阿阁,悠然望蓟丘。
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
雪拥飞狐夜,风号涿鹿秋。
黄花堆径湿,红叶带城幽。
且尽一壶酒,掀髯送白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两位官员同登悯忠寺阁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壮丽的京城景象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京城盛景(前12句):用"万国来朝""十二州"等词突出首都的宏伟,通过"宫阙""五凤楼""金塔"等建筑和"扶桑""析木"等星象描写,展现出一幅金光璀璨的皇城画卷。特别是"玉泉涌地""金塔浮天"的夸张手法,让景物充满动感。
2. 人生感慨(中间8句):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智不如犀首(古代智者)",自嘲比"虎头(顾恺之)还痴",但庆幸能与学者为伴。登高远望时,用"识李(李白)""依刘(刘备)"的典故,表达对两位同游者的敬重。
3. 秋日抒怀(最后6句):通过"飞狐夜雪""涿鹿秋风"的边塞意象,与眼前"黄花""红叶"的幽静景色形成对比。最后以"一壶酒""送白鸥"作结,展现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艺术特色:
- 空间感强烈:从地面宫阙到天上星象,从北方雪夜到南方瘴雾,视野开阔
- 色彩丰富:金塔、彤云、绀光、红叶等构成绚丽画卷
- 巧妙用典:将历史人物(犀首、虎头)与眼前友人(李、刘)自然结合
- 动静结合:既有旌旗剑佩的威严,又有白鸥飞去的洒脱
全诗在歌颂盛世的同时,也流露出知识分子既想报效朝廷,又渴望远离纷争的矛盾心理,最后以饮酒观景的闲适姿态找到平衡,体现了典型士大夫的处世哲学。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