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杜甫为初唐四位诗人(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打抱不平的作品。他用大白话告诉我们:
当时有些人总爱嘲笑这四位诗人的作品风格,觉得不够时髦。但杜甫犀利地指出:你们这些批评者迟早会被历史遗忘,而四位诗人的作品却会像长江黄河一样永远流传。
诗中最厉害的是两个对比: 1. "身与名俱灭"vs"万古流"——批评者短暂如泡沫,好作品永恒如江河。 2. "轻薄哂未休"vs"不废江河"——当下无知的嘲讽,挡不住真正的艺术价值。
杜甫用这种强烈对比告诉我们:不要用一时流行的标准评判艺术,真正的好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今天我们看网络上的杠精和经典作品的关系,道理是一样的。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