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的生动画面,核心通过杜鹃鸟("啼血"暗指杜鹃)的意象传递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杜鹃鸟在花开的季节本可悠闲飞翔,却因天性执着("自贻"指自我选择)不断啼叫到嘴角流血。这里用鸟的"辛苦"暗喻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明明可以轻松,却甘愿为某些执念付出代价。
后两句镜头转向行人:春日山路上每天都有匆匆过客,他们互相招呼着前行,却无人为杜鹃停留。这里的"总不归"既指行人不会因鸟鸣回头,也隐喻世人总被世俗目标驱使,停不下脚步。
全诗巧妙用"鸟与人"的对比,揭示两种生命状态:一边是固执坚守的杜鹃,一边是随波逐流的人群。诗人没有直接评判,但通过这个春日小景,让人自然联想到——我们是否也常在忙碌中错过了生命本真的呼唤?就像那些对杜鹃啼血视而不见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