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偶閒有作①

斗横星转四更残,莲炬双开满座寒。
铢黍不差惭眼慧,披寻屡次或心安。
丹毫挥洒看原易,一句思量作甚难。
仙海鱼龙凭换骨,还期共奋九霄翰(许俊雅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阅卷官深夜批改考卷时的复杂心境,既有职业的严谨,也有人性的温度。

前两句用"斗横星转"(北斗星倾斜转动)、"四更天"(凌晨1-3点)点出熬夜工作的场景。"莲炬双开"(两盏莲花灯)照亮考场却透着寒意,暗示工作的孤寂。这里通过星象、时辰和灯光,营造出静谧而略带疲惫的深夜办公氛围。

中间四句展现阅卷的矛盾心理:"铢黍不差"(连最微小的差别都能辨别)是自夸眼力精准,但"惭"字又流露不安;反复检查("披寻屡次")才能心安,说明责任重大。后两句更直白:用红笔批改看似容易,但每句评语都要深思熟虑——道出评判他人命运时的心理压力。

最后两句跳出具体场景,用"鱼跃龙门"的典故:考生像鱼龙通过考试蜕变,而阅卷官也期待与他们共同高飞("九霄翰"指高空翱翔)。这个比喻将冰冷的阅卷过程升华为共同成长的机会,展现教育者对学生成才的期许。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公务写出人情味:灯光、星辰的意象让夜班变得诗意,严谨工作中藏着对学子的爱护,最后昂扬的结尾更是超越功利,体现古代文人对教育使命的崇高理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