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 其三
章句白人发,发白章句亡。
覆瓿所宜然,不及秕与糠。
一朝从军行,出门中自商。
书生易言事,每每但慨慷。
侯封不由人,机会何可尝。
李广牵臂时,石虎亦哀伤。
何事终泯泯,更来醉尉狂。
昔人叹假羽,斯言佩勿荒。
覆瓿所宜然,不及秕与糠。
一朝从军行,出门中自商。
书生易言事,每每但慨慷。
侯封不由人,机会何可尝。
李广牵臂时,石虎亦哀伤。
何事终泯泯,更来醉尉狂。
昔人叹假羽,斯言佩勿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从埋头书本到投笔从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差距。
开头四句用头发变白的意象,说一个人把青春都耗在咬文嚼字上,结果学问像破瓦罐一样毫无价值,连喂鸡的谷壳都不如。这里用"覆瓿"(盖酱罐的废纸)和"秕糠"的对比,辛辣讽刺死读书的无用。
中间六句突然转折:这个书生某天突然决定参军。他明白空谈报国没用("书生易言事"),真正建功立业要靠战场。但马上又陷入新的困境——封侯拜将靠的是机遇("侯封不由人"),就像李广一生战功赫赫却不得封侯,连敌人石虎都为他惋惜。
最后四句更深刻:为什么英雄总是被埋没?就像喝醉的小军官都敢欺辱李广。诗人用"假羽"(借别人羽毛的鸟)的典故提醒:人要靠真本事,不能总指望借势成名。这个比喻今天依然适用——与其做表面功夫,不如修炼内功。
全诗像一部微型纪录片:从书斋到战场,从热血到幻灭,最后回归务实。它告诉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成功更需要实力与机遇的结合。这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穿越千年依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