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把珍贵的宝刀,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说宝刀的来历:刀柄上镶着双银钮,刀身刻着黑色花纹,是从西南少数民族首领那里得来的。这里用"大土酋"点明宝刀的异域风情。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宝刀:刀鞘上系着少数民族姑娘编织的彩色丝绳(绦绒),刀身黝黑发亮的光泽能把整个并州城(古代冶铁名城)都照亮。这把刀价值连城(金千镒),但最珍贵的是它能"县水一沟"——这个典故是说好刀能斩断水流,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最后两句是嘱咐:要像珍惜床头珍宝一样爱惜这把刀,同时暗示这刀值得像张华(字茂先,西晋博物学家)这样的识货之人收藏。全诗通过具体细节展现宝刀的珍贵,最后落脚到"识宝"的主题,确实配得上"清壮"的评价——既清新明快又雄健有力。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