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登高望远的生动画面,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只有天高万象低,登临拾级一攀跻"用对比手法,写出登高时的直观感受:站在高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脚下万物都变得渺小。一个"攀"字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一步步努力攀登的样子,很有画面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到一个有趣的细节:石桥边站着一位赤脚僧人,他发出三声长啸,让人联想到"虎溪三笑"的典故(传说三位高僧在虎溪边谈笑风生)。这里用僧人自在的形态和悠长的啸声,衬托出山中的幽静与超脱,也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宏大的空间感(天高地远)与细微的生活场景(僧人赤足、石桥长啸)自然融合,既展现了壮阔的山景,又透露出禅意和闲趣。就像用手机先拍个广阔的山景,再放大聚焦到一位潇洒的僧人身上,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山中特有的宁静与洒脱。